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下称《意见》),以37条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其中,医疗领域由于“社会需求大”、“供给不足”要求“尽快有突破”。为了适应医疗领域回报周期长等的特点,《意见》明确扩大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医疗机构建设与运营。

 

有知名券商认为,以中国每年有1500~2000家新增医院计算,那么医疗PPP的市场规模就接近5000亿元。短期来看,医疗PPP主要涉及项目和产品制为主的土建、医药器械与服务、IT。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医疗PPP与IT大数据结合,将是众望所归,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从财税、投资、创新等方面对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给予必要支持。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基础工程、应用开发和运营服务。

 

市场对明确的政策信号反应强烈,有机构认为对比发达国家医疗PPP项目的占比,未来中国医疗PPP存在十倍向上的弹性空间。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三类社会领域民间投资增速均高于同期全社会民间投资3.2%的增速。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三类民间投资总额仅为8976亿元,相对规模较小,占整个社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的38.3%,相比全国民间投资占总投资61.2%,低23个百分点,反映出社会领域民间投资增长潜力较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卫生和社会工作类民间投资增速为19.9%,在三类民投中增速最高,足显社会资本对医疗领域“青睐有加”。截至2015年底,中国民营医院的数量已达到14518家,占医院总数52.7%,首次超过公立医院数量。国家卫计委公布的上述数据侧面证明民间资本在医疗领域的活力。

 

“医疗PPP热”是大势所趋。随着医疗需求的快速增长,公立医院的服务供给压力越来越大,政府的投入责任也越来越重。政信投资集团相关专家认为,巨大的财政压力将迫使政府逐渐将投入责任转交社会资本。但目前医疗PPP领域乱象丛生,违约时有发生。相比交通等行业,医疗领域单个项目的投资额较小,更适合民间投资。但该专家观察,许多进入医疗领域的社会资本面临二次融资难题。这是因为金融机构现在仍然按照企业的所有制而非项目本身质量等市场化标准分配资金。如果社会资本不能顺畅二次融资,就面临被地方政府“撇在一边”的风险。

 

从医疗PPP遭遇的现实困境出发,此次《意见》鼓励多,实质内容有限,具体操作细则仍然欠奉。这一方面是由于医疗PPP在国内的实践基础太薄弱,经验积累有限。另一方面,中国缺乏像英国那样专门的PPP管理部门,围绕PPP各种模式的具体操作制定详细规范。

 

但该专家乐观预计,随着医疗PPP案例的不断增多,政府必然会总结出相关经验,促进医疗PPP项目落地,满足人民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