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国家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落地迈出关键一步。机构预计,首期PPP证券化项目有望在2017年上半年推出。业内人士指出,《通知》明确了PPP资产可以进行证券化融资,同时提出绿色通道审核等,在政策和操作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可以匹配中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需求。相信一旦示范项目推出后,各机构会快速复制,未来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大。

 

  此次PPP资产证券化政策的推出有多重影响。政信投资集团相关人士表示,从促进PPP自身发展角度看,在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大背景下,2014年3月财政部在《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中首次明确提出PPP概念,并鼓励推广运用。此后PPP模式备受推崇,但实施效果不达预期,融资是主要问题之一。而通过证券化融资,有助于缓解融资问题。一是有利于建立社会资金在实现合理利润后的良性退出机制,提高社会资本的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二是盘活存量PPP项目资产,提高投资人持续投资能力;三是获得较低成本资金,成为投资人新的利润获取渠道。

 

  从促进资本市场整体发展角度,该人士指出,近年来资产荒是市场所有参与人面临的难题。而以PPP项目收益权发行的证券化产品,规模大、安全性高,为银行资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等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将极大提高市场流动性。

 

  从金融机构角度看,政信投资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内PPP项目的实践过程中,一般有银行、信托等大型金融机构通过PPP基金配资或项目贷款形式进行项目投放。在PPP模式的证券化过程中,可使这些机构的资金进行有效置换,提升大型金融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银行、保险、信托参与PPP证券化产品投资,不仅节约机构的资本,而且提升PPP项目的流动性,使项目能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更好地完成国家、地方制定的PPP战略目标。

 

  通过PPP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投资者是否认同,能否进入是发展的关键。《通知》明确提出,共同培育和积极引进多元化投资者。该负责人指出,目前国内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群体主要是商业银行、券商、公募/私募基金、财务公司等,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社保基金等大规模资金仍参与较少或有投资限制。PPP项目规模大、期限长,实际与很多大体量投资者配置需求有一定匹配度,需要进一步引入。

 

  对此,该负责人建议健全资金支持机制。具体来看,PPP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期限长、收益稳定等特点,与中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需求相匹配,与保险、年金、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等资金投资需求相契合。建议出台相关配套措施,逐步放开前述资金投资PPP资产证券化项目的限制,引入中长期机构投资者。此外,《通知》也明确提出将积极引入城镇化建设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市场资金投资PPP资产证券化项目,推进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资金支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