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涌入城市人口及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瓶颈。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而长远的途径。2020年中国将有超过550公里的地铁线,2050年轻轨和地铁线路(总长度)将达2000公里。强劲的需求环境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而我国政府机构资金紧张,缺乏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必须利用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的各种风险,特别是经济风险,而PPP融资模式就符合上述要求。

 

PPP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正确识别PPP项目的风险已经及PPP模式下轨道交通项目的风险分配机制。进行PPP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经济风险因素分析,是合作各方规避经济风险的前提。

 

PPP模式下,项目的经济风险因素是影响PPP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PPP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经济风险主要成因如下:

 

(1)轨道交通自身特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以及合同关系复杂,即PPP项目公司要收回成本、偿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需要较长的投资回收期,因此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风险期较长。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建设周期长(时间的延长)、投资额高、环境多变无疑会加大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经济风险。

 

(2)PPP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各参与方。城市轨道交通参与方众多,涉及公共部门、私人部门、PPP项目公司、银行、担保机构等,参与人员的增多,一方面通过协同工作可以使PPP项目的风险得到不同程度的减少,同时各参与方是基于合同、PPP特许权协议中的权利义务而开展工作的,各参与方的协调与合作至关重要,所以PPP项目参与各方的经济实力、信用程度、对经济风险认识深度、风险管理能力及决策者的主客观意识等,都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经济风险。

 

(3)PPP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运作模式。PPP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建设资金和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在PPP项目经营期内取得收益,公共部门按照PPP特许权协议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进行管理。这种政府监管下的私有化运作模式,使得私人部门承担更多比例的经济风险。此外,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具有极强的公益性,是“百姓工程”,更倾向于社会效益,票价和票款收入受到了限制,政府补贴也受政策倾向的影响。因此,私人部门承担了更大的经济风险。

 

(4)其他影响测试轨道交通PPP项目的风险因素。比如缺乏通用的PPP项目标准流程和规范的PPP合同文本,容易造成参与方的理解误区和争议;世界经济趋向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政策的趋向都会影响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运行等。

 

比较PPP融资模式与其他融资模式(如PFI、BOT等),前者在项目初期就实现了风险分配,政府和投资者共同分担风险,故投资者的风险减少,降低了融资难度,提高了融资的可能性,同时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体现了货币价值原则。PPP融资模式除了吸引民营资本,还可以吸纳海外资金,打破了由政府对基础 设施“一包到底”的投资模式,不仅提高了基础设施效率和降低了建设成本,而且解决了政府有效投资不足的困境,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

 

PPP融资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很短暂,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规模日趋增长,PPP融资模式的优势使得它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的推广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