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以“深化国企改革”为主题的记者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在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有关问题时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国企改革,“我们要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坚韧不拔,推进国企改革各项工作。”

截至2015年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119.2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5.5万亿元,实现利润2.3万亿元。无论就国企的体量还是所在的行业而言,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针对社会上存在的某些议论,如认为国企改革出台的文件多,但真正落地的少,国企改革现在是上面热、下面冷等,国有企业及国资管理部门没有回避问题,并表示正在落实改革措施。自从2015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其他配套的12个文件已经出台,国企改革的主体框架已经搭出来了。我们期待,国企改革能落实好这些文件精神,加快市场化体制机制创新,在国企分类、改革试点、供给侧改革、强化监管等重点领域,尽快取得进展和突破。

加快完成国企分类,是全面推进国企改革的重要基础。《指导意见》提出,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运用“两分法”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目前,已有12个省把分类工作落实到了具体企业,其余省区的分类工作也要尽快完成。国企分类工作要把握原则和要求,商业类的国企重点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公益类企业的重点是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改革要求的角度看,商业类的国企可以是独资,也可以是控股,也可以是参股;公益类的国企主要是国有独资。从考核的标准来看,商业类的国企要重点考核经营业绩的完成情况;公益类的国企要重点考核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保障能力。

加快国企改革试点,需要积累各种有益经验。按照国资委的工作安排,今年要深入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董事会职权等10项改革试点。先试点、积累经验,再推开、复制经验,这是国企改革应当坚持的方法论和正确路径。这一方法论在我国自贸区改革领域已经取得有益的经验,得到了初步验证。

国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主动作为,取得突破。现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的产业结构偏重,央企重化工领域资产总额接近70%,供给侧体系不适应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着力推进央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抓好“三个一批”,即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二是要加快“三个创新”,即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三是抓好“三品”,即增加品种、提升品质和做好品牌。加强央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增强供给体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供新动力,促使经济提质增效、转变发展方式,将发挥重要作用。

强化国资监管,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中央文件明确提出了“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等方针要求。对此,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国资委要理清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将不再是国有资本的出资人,而只是国有资产的监管者和规则的制定者,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依法将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这将减少政府对国企经营的不当干预,提高国企经营的活力和效率。

深化国企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国资监管部门和国有企业及其他相关各方只有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大力配合、持续努力,才能促使国企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新的历史性作用。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