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中央财政预算报表显示,政府性基金预算中,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收入预算数为10000亿元,支出预算数为10000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暂安排5000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暂安排5000亿元。

 

这也是今年特别国债和以往不同的地方,此前特别国债要么全部中央本级使用,要么全部地方使用,而今年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本级、地方本级都会使用。特别是聚焦国家级项目,比如“东数西算”“三大工程”等项目规划都陆续落地,而且这类项目的显著特点就是规划及建设周期较长,也就需要长期财政资金匹配支持,同时,也反映出地方重大基建项目建设及投放营运也需要长期财政资金支持,这也是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原因之一。

 

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投向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地方债同样支持项目建设,但在发行期限上要短于超长期特别国债,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及国企平台公司的融资需求,以及基建投资回报周期逐渐拉长的趋势。

 

 

据梳理发现,目前,各地筹备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工作消息不断。据企业预警通统计,从2023年年底至今,已有47地在包括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及会议中提到“超长期特别国债”,涉及16个省份,分别是河北、江西、江苏、四川、河南、湖南、甘肃、山西、安徽、天津、吉林、山东、浙江、陕西、宁夏、内蒙古。其中河北省最多,有包括市、区、县在内的21个地区正就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进行积极谋划储备工作。

 

特别国债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其规模和使用方式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与以往不同,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不仅规模庞大,更在资金使用上采取了中央本级与地方共同分担的模式。这种创新性的安排,既体现了中央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也充分考虑了地方政府的实际需要和财政能力,有助于形成中央与地方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

 

从中央本级支出的角度来看,5000亿元的特别国债资金将用于支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改善工程。这既有助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又能够改善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中央政府的这一举措,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彰显了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

 

小贴士:

 

历史上,中国曾多次发行特别国债:

 

第一次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1998年8月,财政部宣布发行期限为30年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定向发行,所筹资金专项用于补充四大银行资本金。此次特别国债全部由中央本级使用。

 

第二次用于购买外汇注资中投。2007年6月,财政部向农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发行1.55万亿元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的外汇。财政部先向农业银行定向发行1.35万亿元国债,筹集到人民币资金后向央行购买等值外汇,央行再用出售外汇换取的人民币资金向农行购买特别国债,同时财政部向社会公开发行2000亿元国债。此次特别国债全部由中央本级使用。

 

第三次用于抗疫等相关支出。2020年发行了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其中7000亿通过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下达至县市,主要用于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等基建项目,该部分资金可作为项目资本金,由地方负责偿还。余下3000亿资金到账后调入一般公共预算,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下达至县市,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这部分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负责偿还。此次特别国债全部由地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