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7日,“政信产业高峰论坛 · 2021北京合作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以“聚势共赢 · 创富起航”为主题,聚焦政信产业发展。政信投资集团副总裁、政达金融信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总裁董峰发表主题为“两会·三新——中国未来5至15年的机遇”的主旨演讲,深度解读两会中的三“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与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1.png

 

中国5至10年经济发展新定位

 

2021年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从党建还是国家发展历程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定性,为未来经济发展指明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定量,确定细节。这不只着眼于2021年的经济发展,更为中国未来5年和15年的发展确定发展思路、设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政策,可谓是“谋大局、擘蓝图、开新局”。

 

通过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下图)的分析,可以看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基础变量是人口、科技、绿色。人口,涉及养老、教育、城市重构技术人才,最终落脚点在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科技,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大于7%,落脚点在于数字中国和科技创新;绿色是约束性指标,落脚点在于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

 

2.png

新理念带来新格局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建设元年提出的远景目标标准比过去高,需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争取实质性进展。这并非是空喊的口号,意味着我国发展将开始进入快车道,开启现代化发展新征程。

 

在新发展理念下,我国经济新发展格局重点体现在“经济版图重构”和“国内外双循环”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经济版图重构”,涉及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一体化、成渝双城经济圈。我国原来的发展格局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了,需要将东部的发展经验移植到中西部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成渝双城经济圈”将成为继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之后的第四极。国家将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在原来已经完善的交通基建网络基础上,将以5G为基础的新型基础设施加码到城市发展中,实现人口的虹吸效应,为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的持续动能。

 

另一方面是“国内外双循环”。我国在“十四五”时期将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市场的建设,以国内循环为主,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循环方面,要建立品牌竞争力,要促进消费,建立完整产业链,实现供需的自主平衡;国际循环方面,我国将依托“一带一路”、RCEP、《中欧投资协定》等,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大幅增加进口量的同时增加对外投资,更加主动参与世界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实现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格局中预见新机遇

 

新发展格局的“新”体现在供需、需求、分配、生产和贸易等多方面;新发展格局下的新布局将聚焦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四个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新基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双循环畅通的新动能。

 

我国在“十四五”元年的起步标准更高,过去的政策是基于经济快速发展,追求速度,而现在是追求更高的质量,更高的价值,这需要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进一步拆除妨碍民间投资的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社会资本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三个“新”高度概括了我国“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途径和手段,关乎到全体人民的发展福祉,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关乎中国未来在世界格局变化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