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经济半年数据出炉。经初步核算,201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450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

 

201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呈现“就业稳、收入增、结构优、赋税减、风险控、改革和开放成绩多”六大亮点。

 

截至7月30号,我国各个省市除吉林、黑龙江、西藏与新疆这四省(自治区)以外,均公布了上半年地方GDP数据。随着“期中考试”成绩单的公布,从各个省市的数据上面来看,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正因GDP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面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因此,这份“期中考试”成绩单也受到社会各界颇多的关注。

 

上半年总体稳中求进 广东GDP排第一 云南成为经济增速黑马

 

在世界经济贸易增长低迷、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国内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消费等经济指标波动加剧等内外双重压力之下,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3%,位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6%-6.5%目标区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也实属难得。

 

其次,就业、物价两大重要民生指标也保持稳定。据统计,上半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达737万人,已完成年初设定目标的67%,城镇调查失业率维持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与上月持平,维持总体稳定;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同比名义增长8.8%,增速比一季度高0.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2%,涨幅亦较温和。

 

上半年,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体质”有所增强。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均有所改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9%,比第二产业高15%,高技术制造业继续快速增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消费升级趋势仍在持续;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也赶超东部沿海地区。

 

下图为中国内地除吉林、黑龙江、西藏与新疆四省以外的统计数据,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以及上半年经济增速信息。

 

 

广东、江苏今年上半年经济总量在5万亿元、4.8万亿以上,两地今年全年经济总量有望接近和超过10万亿元。从增速看,云南成为经济黑马,半年增速首次成为全国第一,贵州的增速为9%,位居全国第二。江西、福建、安徽、湖北的经济增速也在8%或以上,位列全国前几名。山东今年上半年经济总量为4.18万亿元,浙江、河南、四川今年上半年经济总量在2万亿元以上。

 

中东部地区经济明显优于西北地区 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

 

通过各地数据不难看出,全国大部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鉴于产能过剩以及居民消费受限等原因,全国区域经济正在大洗牌,很多过去增长较快的地区,包括上海、广西、山东、陕西等地,今年经济增速失速明显,不少地区的GDP增速未达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海南、陕西、山东、内蒙古、青海、辽宁、江苏等地上半年经济增速低于全年预期。在排名前十的省份当中,北方地区的省市占比较少,且被中部省市追赶比较明显。湖南湖北作为中部省份的代表,在最近几年的发展十分迅速。总体来看,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比中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

 

因此,今年以及未来几年,全国区域经济会呈现继续大洗牌的情况。这种洗牌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经济大省强者越强的情况发生,经济总量差不多的大省之间,经济差距会快速拉大,经济总量不同级别的省份,差距也会迅速拉大。

 

比如, 2018年上半年江苏经济总量与广东差距为1478.41亿元,今年上半年扩大到1918.47亿元;山东与江苏的差距从2018年上半年的5205.46亿元,扩大到今年上半年的6759.4亿元;河北与四川的经济总量差距,从2018年上半年的1726.47亿元,扩大到今年上半年的2817.2亿元。上半年共有11个地区的GDP增速,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占比约40.7%,比例比较大。

 

但从总体来看,上半年各地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除个别特殊省市之外均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 四个方面稳金融、保民生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下半年经济工作目标是:

 

第一,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三,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

 

第四,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金融改革” 助推高质量发展趋势

 

关于民企和金融供给侧改革依然是下半年工作的关注重点,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把握好风险处置节奏和力度,压实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责任,继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宽度和深度,增加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融资,强化金融机构和企业自身对长期发展的信心。

 

会议提出扩大内需主要体现在减税和投资上,通过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为企业降本增效,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内需增长。通过财政政策进行结构性调整,支持新动能的发展,发挥财政基金、PPP的支持作用,加快地方专项债、专项资金、专项基金的投入。

 

今年上半年,消费表现亮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1%,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这次的会议在重申了“房住不炒”的原则外,重点提及“补短板”方面,要注重民生基础建设,比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会议提及要“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这一表述意味2019年下半年,针对提振消费的多方向政策有望形成合力。

 

一方面,新一轮基建发力有望着重及完善低线城市以及广大乡镇地区的消费基础设施,打通新零售向县域经济的渗透渠道。另一方面,下半年或将推出更多针对汽车、家电等大额消费品的补贴政策,有望进一步拉动汽车销售走出低谷。同时,加速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由此激活县域经济对医疗、服务、教育等服务消费的升级需求,这一过程亦将创造当地新就业,进一步夯实地区消费能力。

 

基建补短板偏重城市建设领域 政信项目投资可超万亿

 

稳增长与惠民生是兼顾的,尤其是基建补短板方面,本次会议一改“铁公基”做法,偏重于城市建设领域,这使百姓的获得感会更加直接和强烈。

 

基建要加大补短板的力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信息网络、乡村振兴等相关的基建方向有望显著发力,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显著反弹。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基建依然相对落后,因此下半年政策调整过程中,这些地区都是补短板的重点方向。

 

此外,不难发现这些“补短板”项目均带有一定政府投资的属性,将会是下半年财政投资的重点方向。在6月19日的国务院常委会上,李克强总理要求部署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顺应群众期盼改善居住条件。今年将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安排中央补助资金。住建部数据显示,各地上报需要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达17万个,涉及居民上亿人,市场预计这将拉动万亿级投资需求。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重大投资项目已超过8000亿元。

 

政信投资集团作为“政信第一家”时刻关注国家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调控,精耕政信基建及民生投资项目,与云南、贵州、四川、河南、江苏、山东、山西等全国25个省市共计242个县区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在金融、法规、咨询服务、规划设计、投资建设等方向全面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今年下半年及以后中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部署就是保持政策连续性,同时做好逆周期调节。

 

从企业和人民的角度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家已经把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房价控制、实体经济发展的都摆到长期战略控制与发展的高度,重点放在“稳、防、补”三个层面,并进一步强调与引导了实体经济和地方经济长足发展的方向。政信投资集团也将秉承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深化改革政策要求,继续服务及出力献策于地方民生发展、地方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