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政府公信力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社会各领域诚信建设的最终保障,直接关系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政府既是诚信建设的执行者,又是诚信建设的裁判员,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其涉及信用方(即政府)和信任方(即社会公众)两个主体。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1.政府应是负责任的政府。无论是否出现公共危机,政府都应当履行职责,言而有信,政策要相对稳定。对于公共危机,政府更应当果断、及时地回应公民的要求。2.政府应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高效地为向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3.政府应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在任何行为中,政府都应当根据宪法、法律、法规以及法律精神来为人民服务,避免文件和领导讲话大于法的现象,使人们形成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仰,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体现政府的诚信。4.政府应是透明的政府。人们的利益需求创造了政府,政府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而政府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措施、过程、方式等都应当为成员们所了解。政府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与规范性文件、政府机构职能、人员配置、行政程序、行政开支、执法依据、会议活动及文件资料等信息都应当公开和便于公众查询,政府的决策过程因此也应当使公民知晓和参与。

 

政府公信体系的构建对PPP发展具有重大意义。7月9日上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在政信投资集团政信金融服务集团的鼎力支持下举行了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揭牌仪式现场,原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致辞中对政信研究院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他建议政信研究院可以将“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和现代信息系统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作为一个研究方向,为今后政信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等联合发布《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6)》中也提到,以PPP改革为例,若要顺利推进,报告认为首先需要政企双方严格遵守契约精神,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减少政府违约。政府和参与企业,要在多次多方面协商谈判的合作博弈过程中,达到双方合理利益的均衡点,既要避免政府损害企业,也要防止企业利用PPP套不当之利。

 

历以宁教授在“2016年首届中国PPP投资论坛”中特别提到了政府公信力的相关内容。论坛由中国投资论坛政府和社会资本促进会和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发起,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政信投资集团战略支持。他在演讲中指出,PPP的调节因素,除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外,还有第三种力量在发挥作用,社会学家研究,这种力量就是道德诚信的力量。厉以宁教授特别提到,PPP模式要通过道德诚信建设来体现高效率。效率有两个基础,即物质基础和道德基础。仅有物质基础,只能产生基础效率。而道德基础却可以产生超常规效率。把无形的道德因素渗透到每一个人的思想中去,大家连在一起发挥更高效率。在PPP方面,当工程正式运营以后,可能改成股份制企业,如果没有诚信,就会发生问题。政府的一个角色是投资者和经营者,这方面有条约限定。同时政府也是管理者,对待国企私企,要一视同仁。

 

由此可见政府公信力是PPP发展的重要条件,政信投资集团将鼎力支持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把政府公信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套适应现实、针对性强的规则体系,为今后的PPP发展及国家政策研究提供强大的智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