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两会”上,通过了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随后各领域、各地区相继出台本部门、本地区的规划。10月份,商务部发布《“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利用外资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系列预期性量化指标,包括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000亿美元、到2025年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占比达30%等。

 

1.jpg

 

川渝两地备受外商投资青睐。近年来,川渝两地吸引外资走在中西部前列,“投资西部、首选川渝”已成为外国投资者共识。据商务部统计,“十三五”期间,川渝两地外商直接投资(FDI)到资233.61亿美元,其中,2020年,川渝两地FDI到资额占西部十二省(区、市)到资总量的57.98%;外资企业发展情况良好,根据2020年外商投资年度信息报告显示,川渝两地存量外商投资企业数量6741家,占西部省份的42.97%。

 

外商投资中国主要在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两大类,而对实体经济的投资主要看地区的发展潜力。经历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在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制度红利逐渐衰减后,经济增长的动能已经发生变化。然而,近10年间,川渝地区生产总值取得了年均超过10%的增长率,已经接近6万亿元规模。2021年,中央将共同富裕作为下一个15-30年的奋斗目标,与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三个城市群有明显差距的成渝地区成为中央落子大西南的重要缘由,成为带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2.jpg

 

开发大西南条件成熟

 

首先,成渝双城经济圈拥有1.2亿人口,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均保持中国西部的领先优势,人才资源为这一地区推动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技术创新链的“四链”融合成为现实,成为吸引外资看多中国西南的主因。

 

其次,成渝双城经济圈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协调合作成为可能,而这也是众多海外企业看重成渝地区发展潜力并不断加大投资的主因。

 

再次,成渝地区能够顺利吸引到外资,除了人才、产业集群优势外,已经建成的交通基建成为成渝发展的“先手棋”。蜀道不再难于上青天,而是成为新时期新阶段的外资投资的热土。

 

2020年,国家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1年6月21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这更让外企看好成渝地区的未来发展。一些外资企业表示,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将促进这一地区释放更大潜力,成为全球标杆。

 

经济增长第四极和黄金十字路口

 

由“成渝经济走廊”到“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以及现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也从“西部发展支点”显著提升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3.jpg

根据成渝经济圈交通发展规划的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0000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5G网络覆盖交通重点场景,重庆、成都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超过70%,公交、环卫、邮政、出租、轻型物流配送全部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

 

4.jpg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成渝双城经济圈”方案的提出,有利于成都、重庆两个中心城市的协调发展,成渝将引领整个西南地区的改革开放的进程,进而辐射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成渝扮演着龙头角色,尤其是在西南地区,这两个城市是当之无愧的两个核心城市。”张建平指出,从成渝各自特点来看,成都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政信投资集团落子四川布局川渝

 

政信投资集团深知在当今这个大发展的时代,选择正确的赛道再努力才能实现超越。政信投资集团作为连接政信项目和财富管理的综合金融服务商,深谙国家政策导向,从国家发展战略中,看到未来发展的风向所在。

 

2020年以来,政信投资集团深入成渝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与多地达成合作,助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点燃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搭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快车,共享地区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