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2021政信产业年度峰会暨第六届中国PPP投资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以“赋能增效 · 共创共赢”为主题,聚焦政信产业发展。相关领导专家、业内顶级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全国各地的政信产业联盟城市站长及省级区域合作商、20余家媒体代表等300余人出席本次论坛,共谋新时代财富机遇,共享民族复兴红利!

 

1635314029A439.jpg

 

党的“十四五”强调,要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科学。本次大会特邀甘肃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石军围绕“如何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的议题从四大方面展开深度分析。

 

01、夯实企业循环基础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活跃主体,企业的高效运转牵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奠定基础。那么,保证企业循环畅通显得尤为重要。石主任认为:

 

首先,千方百计保住企业。党中央和国务院反复强调:继续抓好“六稳”和“六保”。从现实情况看,要实现“六稳”这些宏观目标,必须着力推进“六保”任务落实。现如今,企业面对缺钱、断链、订单骤减、政策不落实、服务不到位等难题,只有保住了企业,才能保住国民经济的根基,保住企业是其他五保的基础和前提。通过舆论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为企业提供多维度良好环境,助力企业发展。

 

其次,下大力气炼好内功。从目前看,炼好企业内功应该紧紧抓住三点。1.创新不放松,抢占技术制高点。2.管理不放松,深挖企业新潜力。3.市场不放松,把握营销主动权。

 

再次,努力推进转型升级。畅通企业循环最根本的一招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而抓好转型升级必须切实搞好治理结构转型,用现代方式和手段管理企业。

 

02、抓住产业循环关键

 

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关键在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我国产业的发展是由散向聚转变,由聚向链转变,由链向平台转变,现在已经到了平台为王的阶段,应从产业布局和政策上解决“东强西弱、南快北慢”的企业发展现状。石军指出产业循环的四条主要路径:一是以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推动产业实现市场和技术双重追赶。二是以国内价值链为依托,培育产业链、价值链“链主”。三是以现代产业集群为载体,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四是以“互联网+”数字经济为契机,推动产业存量优化和增量创新。

 

在全球产业链被打断情势下,应该着力补链、强链,而不能任其萎缩;同时要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努力把政府能够调动的资源和力量调动起来,而不能各自为战;另外政府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特殊时期应行特殊之举,不能沿用习惯做法,更不能不敢担当。

 

03、打通全国循环堵点

 

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涉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诸多方面,关键在于打通各类“卡脖子”瓶颈,通过改革创新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石军认为,打通全国循环堵点,需要把握好六大方略:一是推动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二是推动供给创造和需求引领,实现供需良性互动;三是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四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五是推动扩大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六是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04、突破国际循环封锁

 

从经济规律讲,经济全球化即国际经济循环是一个大趋势。近年来出现的逆全球化倾向不可小视,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的经济封锁不能有丝毫麻痹。突破国际循环封锁与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的。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可以奠定国际循环基础;突破国际循环封锁,能够促进国内经济循环。石军指出了通过坚持“开放、改革、管理”体制转型循环方式、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重要作用这三条路径来突破国际循环封锁。

 

推动国际循环任重道远,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应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国家领导人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付出,更大力度地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结语

 

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共识,同样政信事业的发展也需要形成稳定的产业闭环,所以打造一个由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学术研究机构等核心资源要素构成的产业平台非常重要。政信产业联盟正是适应这个需求而搭建的综合型政信金融服务平台,能够为政信项目建设提供“投、融、建、管、退”全过程一体化的多元服务,聚合资源、打通产业链,形成产业闭环,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大众财富增值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