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会议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政府工作11个方面56项重点任务,确定了具体分工和责任单位,其中PPP模式被再次提及。

 

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力度。引导资金投向惠民利民领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创新型模式。同时指出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继续加强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76亿元。落实和完善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与公共服务领域都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特别是在中西部一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有效投资不是过剩而是不足。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依然将“扩大有效投资”放在重点位置,将投资精准的投向有需要的地方,引导资金投资向补短板、调结构、精准扶贫等方向。上万亿的投资通过PPP得以拓宽投融资渠道,破除民营企业难以进入更多领域的弹簧门,并可通过政企间相互借鉴管理经验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管理效率。

 

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短板。国务院今年印发了《“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在2020年前后在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八个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城乡、区域、人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同样需要通过PPP等多元化供给手段加以实现。

 

PPP模式毋庸置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是经济工作的重点和热点,但对于PPP模式的定位已经从简政放权、鼓励社会资本加入转变为扩大有效投资、完善政策。可见这些年PPP虽然发展迅猛,但相关配套政策等并没有完全落实,部门政策间存在的冲突和矛盾仍然存在,且产生了很多低效投资。

 

PPP模式虽仍在风口,但不论是政府还是社会资本都应该更加冷静和理性的面对PPP模式,应该更加稳健,更加务实的深入推进这一模式,正如肖捷部长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所说“PPP项目只有前期的准备充分了,后期的实施才能更加顺利。”通过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使它更加健康、持续地发展。

 

如何让PPP模式更加健康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深化PPP模式的“药方”。

 

首先是“落实和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PPP项目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缺少法律依据和国家规范支持,因此今年可期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应该为PPP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建立法律政策层面的基础。

 

第二“完善相关价格、税费等优惠政策”。随着PPP的发展,目前已经出台了一些与PPP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三免三减半”、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经营期间项目公司股利分配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即征即退、销售自产的再生水免增值税、污水处理劳务免征增值税等。进一步完善价格机制和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关注、参与到PPP项目中来,也为PPP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税收问题提供政策依据与支持。

 

最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将政府诚信问题着重提出,应对之前PPP项目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新旧官员交接所产生的项目推进难、履约难等问题。为PPP项目顺利推进、诚信操作奠定有利的基础,降低了社会资本的兑付风险。

 

政信投资集团相关人士指出,从2015年提出的“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到2016年提出的“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再到今年的“深化”二字,结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相关领导在“两会”答记者问时对于PPP模式“欲速则不达”的表述。上述这些都说明从中央政府层面已经认识到PPP模式经历新一轮快速发展,已经到了立规矩、保质量、重实效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