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部长3月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介绍,我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落地速度正不断加快。截至去年底,已签约落地1351个项目,总投资达2.2万亿元,项目落地率超过30%,与年初相比,无论是项目落地的数量还是投资规模,都增长了4倍多。他指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项目融资环境,加大业务支持和项目推介力度,推动PPP项目更加规范运作。

 

中国PPP基金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既完善了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让项目实现专业化、高效率的运作及管理,又对降低融资成本、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起作用。在各项政策逐一出台、国家级PPP基金积极参与后,地方项目落地速度发生了积极变化。

 

中央政策保驾护航 社会资本有得投

 

过去,由于PPP顶层法规缺乏,一些地方政府契约意识不强,不少社会资本担心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对PPP模式观望多、参与少。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PPP项目中设置不必要的规模、资质、企业注册地等门槛,让社会资本“没得投”。

 

从2015年起,中央各部委出台系列政策,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进入范围,民营企业可涉足的领域更加广阔。2017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各个领域积极引入民间投资的政策频繁出台,民间投资的进入范围进一步放开,基础设施、能源、高科技等行业将成为2017年民间投资进入的重点。

 

以往社会资本“没得投”的现象正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拓宽而改变。随着《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意见》等一批政策相继发布,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鼓励开展PPP项目等成为重点内容。例如,鼓励以PPP模式进行开发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支持以各种所有制企业为主体投资建设、运营开发区等。

 

不仅如此,今年2月初,证监会对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第6127号建议《关于实施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建议》进行了回复。证监会表示,将进一步协调相关单位明确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并共同培育和积极引进多元化投资者,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发展。对于投资PPP项目的前景,民企有所期待。

 

政信投资集团相关人士分析,2017年是PPP落实开工年,PPP顶层设计将日趋完善,PPP模式合作的项目将会相继落地,随着模式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被吸引过来,加入PPP项目中,不仅为地方建设带来拓宽融资渠道,更可以为项目建设引来更为先进和专业的服务,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PPP基金完善机制 社会资本有退路

 

除了中央配套政策的尚未完善、部分地方政府的自我保护主义,退出机制不畅更让社会资本投资顾虑重重。PPP项目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民企投资不仅要看“钱景”,还要看退路。

 

不少民营企业家表示,此前政策对退出机制的安排,偏重于非正常方式退出情形下的临时接管、政府回购等,但对正常退出情形下的政策安排还不够完善,企业参与PPP项目有顾虑。

 

一些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周期长、项目大,以往找银行、机构融资非常困难,而光靠政府财政难以独立支撑。现在的PPP模式引入了活跃的社会资本,形成了多元化的资本构成,更有利于项目运作和管理。

 

政信投资集团专业人士认为,随着PPP模式的不断创新和PPP资产证券化政策的出台,为社会资本的推出,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以PPP模式加入项目建设,为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提升经济增长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