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是城市建设的源头活水!在“十四五”规划中,涵盖交通、能源、新型基建等领域在内的一批大工程浮出水面,兼顾“国家大事”和“关键小事”,这是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性重大攻关项目。

 

确保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推进,需要更好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并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进一步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专项债发力未来城市建设

 

 

从专项债投向来看,地方政府专项债仍是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

 

财政部、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梳理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的通知》提出,新增专项债券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九大领域。9月,新增专项债投向市政占比分别约为30%。

 

近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正在变得越来越频繁,由其引发的洪涝灾害风险居高不下,甚至变成了“新常态”。我国各省市正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韧性城市基础,包括河道治理项目,雨污分流项目等水体保护和生态修复项目,以及一些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隧道、轨道交通等工程类项目。

 

未来,在国家财政引导下,伴随各地方城市建设项目部署、实施、落地,数字智慧城市、韧性安全城市、绿色低碳城市、健康活力城市将从“蓝图”变成现实。

 

“暖政”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探索城市建设投融资路径,除了需要地方专项债发挥重大作用,还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近期,全国各地方密集进行民间投资项目推介、并谋划开展重大项目储备。民间投资升温的背后,离不开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暖政”。许多省市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都对民间投资明确作出了制度安排,要求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障碍,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安徽省提出,“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领域,在交通、能源等领域推出一批示范项目,建立项目推介长效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山东省提出,“更好发挥政府债券投资作用,大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公用事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述这些政策,为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一系列“暖政”引导下,民间投资信心持续增强。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4%;其中,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17.2%,社会领域民间投资增长11.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间投资的投资意愿有所增强,实际投资开始呈现出加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十四五”期间,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为了应对城市超高人口密度、交通拥挤、深度老龄化、高品质健康生活需求等各种挑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韧性、绿色、健康现代城市,任重道远!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城市建设投融资需求十分庞大。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甘肃省副省长、现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特聘专家石军,将出席10月23日举办的“2021政信产业年度峰会暨第六届中国PPP投资论坛”,并做《城市投融资与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建言城市投融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探索城市投融资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