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指出,要善于创造软环境,持续完善法治环境,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和服务供给,保护公平竞争,反对垄断。

 

适度超前进行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引发了广泛关注。数字经济通常来说,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促进效率提高、价值提升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其核心是围绕数据这一关键生产要素,对各行各业进行数字化赋能。如5G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础软件等,都可视为数字经济设施。发展数字经济,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还能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

 

微信图片_20210915090052.jpg

 

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2019年,数字经济规模占全球GDP的比例估计在4.5%至15.5%之间。但到了2020年10月,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已上升至41.5%。中国、美国是全球数字经济的领跑者。尽管有疫情的影响,但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不容阻挡,潜力巨大。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接近5.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数字经济在我国城市中广泛应用。如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运用了数字技术,服务于城市发展。

 

同时,数字经济基建投资,还可增加原材料需求,为社会等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增加他们收入水平,从而进行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短期效果明显。受疫情影响,大多数居民收入没有增长,甚至出现下降,消费能力下滑。海外复工处于恢复中,出口保持较高规模实属不易。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唯有投资仍有潜力。投资数字经济基建将承担稳经济、保就业的重任。

 

微信图片_20210915090057.jpg

 

信息通信发展司前司长闻库表示,适度超前建设是公共基础设施的普遍特点。随着规模化的部署,网络成本会越来越低,广阔的5G应用前景将保障投资建设的可持续性。在数字经济领域,刘鹤副总理提出“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科技发展和经济新动能的需要,也为当下大力发展新基建提供了支撑。

 

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项目资金通常来自财政拨款、专项债和社会资本。数字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先发优势,构建坚固的护城河,获得良好的收益。政府通过制定政策,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促进当地相关企业做大做强,给当地经济创造良好的中长期经济效益。近期,工信部、商务部等多部门围绕数字经济密集发声,在强化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立数字资源产权交易流通、建设数字贸易发展试验田等方面重点部署。

 

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庞大投资需求背后是社会资本的万亿蓝海市场,而其中政府的先导投资起到关键作用,包括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债券在内的各类金融产品已经启动。早在2018年,福建省财政厅、省发改委联合出台《福建省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综合运用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购买服务、奖励等方式,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资,促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全国多地正加紧部署新一批数字经济项目,围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规划未来五年数字产业发展规划图。在此次的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河北全省签约项目超200个,签约总金额超1500亿元。8月23日,在重庆举行的“2021智博会”重大项目招商签约活动上,现场签约重大项目达到92个,合同投资金额总计为2524亿元,项目聚焦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江苏省、浙江省等地相继出台地方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围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谋划未来五年数字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