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气候变化影响,每年的极端性强降雨频次呈现上升趋势。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给城市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

 

7月17日以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中西部、西北部地区出现成片大暴雨,部分地区特大暴雨。此次河南极端降雨是超千年一遇的,是真真正正的灾难。

 

打破46年前的纪录

 

中原大地,饱经沧桑,历史上发生在河南地区的水患不计其数。这次郑州极端强降雨,已经打破“75·8特大暴雨”的纪录,46年前河南的那场降雨也同样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1975年8月上旬,河南南部洪汝河、沙颍河和唐白河流域上游的丘陵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当年的8月4日至8日,中心测站4天最大降水量达1631毫米,1天最大降水量为1005毫米,6小时最大降水量685毫米,3小时最大降水量495毫米,1小时最大降水量189.5毫米,大多打破了国内的历史纪录,有的项接近世界雨强极值。有不少测点1小时雨强超过100毫米。由于暴雨雨量大而猛,而且特别集中,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水灾。

 

在灾区的火车站,可怕的情景令人难以置信,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铁路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8天,影响运输48天,9个火车头和1180节车厢被冲坏,40多公里的铁轨被掀翻并被扭曲成麻花状。

 

“75·8”驻马店大洪水后,泄洪的常庄水库被水利部门按“75·8”雨型对水库的防洪标准进行了复核,对大坝进行了加高加固,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又被水利部列入全国重点防洪水库。

 

一场“内涝”大考后 市政基建受关注

 

和46年前相比,此次灾后反应和驰援速度是惊人的。中国移动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抵达米河镇上空,暂时恢复了中国移动公网通信。虽然受到无人机滞空时间限制,公网恢复时间只有五个小时,但是也为报告受灾情况、联系家人、寻求援助留出了充足的时间。

 

1.jpg

 

2.jpg

 

但是,在传统城市建设理念下,中部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偏低,安全隐患多,排涝能力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一旦遭遇暴雨等极端天气,容易出现城市内涝。

 

痛定思痛,暴雨和洪涝过后,市政建设将重点关注城市防洪和排水系统功能的提升,完善地下管廊建设,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规划。

 

那么,根据2019年7月开始实施的《政府投资条例》,这种公益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单纯的投资收益看,不具有营利性质,因此需要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投资建设。而政府投资除了国库的财政资金就是以发债的形式募集资金支持。当前,我国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债券除了国债,主要以专项债的形式,另外还有金融债、地方城投公司发行的企业债、中期票据等金融工具来支持。

 

另外,根据《政府投资条例》,以政府为主导的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以偏市场化融资的方式推进。这是国家为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长期执行的策略。

 

政信金融助力“海绵城市”加速建设

 

政信金融是当代金融的重要分支,发挥着财政和金融的双重功能,运用金融工具解决国家建设过程中的投融资难题,因其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收益,成为投资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此次暴雨袭击中原和广大的中部省份,给了政府和广大社会资本一个重要的警醒,中部崛起仍然需要提升传统基础设施的完善,并提升质量和寿命标准,从而对经济发展起到基础和保驾护航的作用。

 

2016年5月,河南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其中,郑州、许昌、濮阳、焦作等8个城市作为省级海绵城市试点进行探索和试点带动,相继发布《河南省海绵型绿地建设技术指南》《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技术标准》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驱动力是地方政府投资。依托政府信用开展政信融资,能够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同时将地区发展的红利分享给投资人。“十四五”规划元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发展格局下,世界投资看中国,中国投资看大基建。在这种情况下,政信金融将搭建政府和社会资本共赢的桥梁,助力中国复兴。

 

备注:“海绵城市”是一个形象的比喻,通过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设施减少外排雨水量,因地制宜规划蓄水池或雨水桶等雨水收集设施,把整座城市变成一块下雨时“吸水”,干旱时“出水”的海绵,既能有效减轻城市“内涝”,又能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