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成为趋势,金融监管部门动作频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的投资仍是主力,“新基建”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信图片_20210105094519.jpg

 

 

居民储蓄转投资成为政策趋势

 

根据央行发布的报告,2019年我国住户存款余额为82.14万亿,按照14亿人口来计算的话,人均储蓄高达5.8万。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在“财经年会2020”上称,中国十年前储蓄率达50%,现在是45%,仍是全球最高。

 

随着金融基础制度逐渐得到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在总融资规模中的比重。金融监管部门近期陆续发布相关政策,引导居民将储蓄转向投资。2020年12月22日,证监会召开会议明确明年工作重点,指出“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监管部门叫停“靠档计息”存款产品等。从种种政策动向来看,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将是大势所趋。

 

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目的在于增强市场活力。证券日报副总编辑曾撰文指出,更多储蓄资金转化为直接投资,不仅可以提高市场效率,还可以降低商业银行体系的运营风险;这种转化也将提升民间资本实力,为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对手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基建引领投资新风向

 

居民储蓄转向投资成为趋势,老百姓钱袋子里的资金要投向哪些风口呢?

 

展望2021年,新基建将是一大风向标。“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作为2021年国家重点战略规划,新基建仍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明年重点工作内容。

 

“十四五”时期是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新基建的提速为各产业转型提供了“数字引擎”。赛迪智库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压等七大领域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带动投资累计或将超过17万亿元。新基建将驱动新业态和新经济发展,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动力、推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关键。

 

政信金融助力新基建

 

在国家战略部署下,各地方都在加码推进新基建建设。2020年4月份以来,上海、广东、重庆、山东、云南等全国十余个省份已经出台了有关新基建的落地举措。赛迪研究院、腾讯云、腾讯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新基建引领产业互联网发展白皮书》指出,地方新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能力不足、缺乏生态合作圈打造能力、业务运营和新模式新业态孵化能力不足、技术运维和安全保障能力薄弱等四个方面,是当前地方政府在推进新基建部署过程中存在主要痛点和短板。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面临“融资难”这个“拦路虎”。2020年4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新基建的运营模式:坚持以市场投入为主,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强化服务。

 

作为国家鼓励的市场化融资方式,政信金融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的流动性问题,而且以与平台公司合作的方式参与投融资、建设等多个环节,更有利于从顶层规划设计和产业链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介入当地新基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