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新基建”按下“启动键”,以5G基建、城际高速铁路、大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成为各地投资的热点。

 

1608081104439864.png

 

新基建赋能“双循环”

 

从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分析,新基建在短期内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增加有效供给,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动力、推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关键。“十四五”时期是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扩大内需、发挥国内市场优势等方面的主动选择,新基建在这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新基建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希望通过新基建带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发展,拟部署3.7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其中的“一新”就是被频繁提起的新基建。

 

因此,各地方政府都开始积极投入到了新基建建设的行列之中:上海市未来三年的新基建项目工程,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广东省布局700多个新基建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据公布的重点项目计划显示,投资规模已达数十万亿元,未来新基建建设将承担起提振经济、加速转型、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责任。

 

新金融推动新基建

 

新基建包括5G基建、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由于项目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周期长,投融资困境凸显。

 

赛智时代新基建课题组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与传统基建项目不同,“建设对象兼具硬件和软件,投融资模式更复杂”,“政府、国有企业、银行等投资主体面临严格的政策限制,需要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处于发展初期”,“融资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是新基建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王绛分析,新基建资金需求较大,主要采取“专项债+市场化融资”的方式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但近年来我国财政“紧平衡”状况比较突出,需要地方政府对资金进行分配。

 

地方政府举债谋发展,在未来仍然是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财政部发布的1-10月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59726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相关支出83699亿元,业内人士称“地方政府最差钱的时候到了”。

 

要解决新基建的融资困局,需要政府牵头,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引进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政信金融起源于解决地方政府举债开展建设的过程中。作为国家鼓励的市场化融资方式,政信金融作为各地政府重大项目的补充资金渠道,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的流动性问题。政信金融独特的“政信”基因,碰撞新基建,将会在未来更好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活水要灌溉服务实体经济,新金融应当结合新基建特点,以国家战略为指引,政信金融为新基建提供创新投融资模式,发挥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作用,从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对新基建项目的投资活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编者按】作为国际政信金融深化服务专家及基建储蓄投资专家,政信投资集团在资本市场的建设洪流中把握方向,精准定位,整合国家级院校资源及顶级智库资源,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助力地方政府、企业基建项目的实施。同时,我们将持续关注各类有关国家经济发展的热点内容,及时解读,敬请关注。

 

(本文为中国政信研究院专家观点,由中国政信研究院独家授权整理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