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围绕着“未来30年经济增长动能与投资机遇”这一主题,政信投资集团9月政信大讲堂特邀政信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何晓宇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势和大家进行了专业的观点分享及详细解读。

 

新冠疫情大流行背景下,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在近期举办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何晓宇指出,这就是我们当下和未来要面对的“大变局”。

 

面对挥之不去的新冠疫情带来的各种“次生灾害”,普通人也能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焦虑”。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控制,我国进入了“后疫情时代”,并遭遇到了来自国际的经济、贸易、军事等各方面挑战。在国际形势逆全球化的形势下,面对疫情的长期影响,如何稳定我国经济基本盘?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动能是什么?

 

未来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科技要素

 

“十八大”提出了“新常态”的概念,并且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应对策略。国家大力支持“两新一重”,分别是“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何晓宇强调,在未来面临各种可能的不利环境和挑战的情况下,“两新一重”是托底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而今年感受深刻的就是科技领域的“卡脖子”。

 

社科院研究员与中国政信研究院的联合研究成果表明,未来30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会逐渐下行,将保持3%-5%的增长速度。何晓宇认为,未来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科技要素。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资本与科技持续发力

 

我国属于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由中央政府设定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五年发展规划,地方各级政府根据中央目标制定自己的中长期和五年目标。党的十九大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社会发展质量、人民生活质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中国政信研究院,以经济领域通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增长方程的归因分析,复盘中国40年经济发展数据,形成了研究成果——《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预测》,并发表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内参期刊《价格理论与实践》,对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判,以期为国家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从本报告中,我们也看到作为个体如何在国家的发展中看到未来的机遇。

 

综合考虑十九大提出的“分两步走”新目标所需的经济增长速度及政策取向,社科院研究员与中国政信研究院的联合报告预测各个时段资本、劳动力等供给要素呈现的特征和趋势。

 

图片1.png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信研究院

 

何晓宇表示,未来30年国家经济增长的动能,除了科技,资本也是其中的要素;在国家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资本与科技的力量需要持续发力。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先导条件仍然是政府投资

 

2020年前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同时人口红利逐渐消失。2036年至2050年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拉动,经济增长动力的有效转换,更加适应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

 

2036年至2050年间,依靠创新为主的核心竞争力大幅增强,在3.5%左右的年均增速中,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分别贡献1.0和2.5个百分点,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1%,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经济增长动力的有效转换,更加接近“两阶段”战略目标。何晓宇表示,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可缺少的先导条件仍然是政府投资。

 

经济学泰斗、我国股份制改革第一人厉以宁教授认为深化改革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公共服务事业,这就需要政府投资作为引导。他认为未来政府和大企业要裂变成平台,为更多的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提供释放生产力的机会。厉以宁的这一观点与何晓宇分享的结论不谋而合。

 

基于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需求,政府通过国家财政预算支持公共服务类、科技含量更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更可惠及全社会,这就是政府投资带动企业投资,助力全要素增长的价值。

 

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非自筹资金和自筹资金两部分;其中非自筹资金又包括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包括政府性基金、城投债、地方政府专项债、PPP以及非标融资等。通过政府信用背书,政信金融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这种方式从中央到省、市及县级政府都有,是有效的政信金融模式。

 

政信金融既是一种模式和金融工具,能有效解决公共服务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的问题,在另一方面也是老百姓的优质投资渠道。政府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有财政拨款、发行国债、政策性贷款、商业银行贷款、信托资金、保险资金(主要为商业保险资金)等;除了财政拨款,其余5种资金都是来源于社会,包括企业和个人投资。何晓宇指出,政信金融的底层逻辑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惠之于民”。这种模式对于政府、企业、参与投资的个人和机构都是有利的,因此是多方共赢的模式,形成了新时期的共赢生态,而且这种模式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成为国家支持经济建设和保持金融系统安全的长期战略。因为这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惠之于民”的底层逻辑,使得政信金融的存在有充足的政策、法律依据和支持。

 

政信金融助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今年5月份的中央政治局常会提出了“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理论。这是应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我国提出的“进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备”的发展策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阐述双循环时,他提到“双循环”需要打通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首先是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其次是通过深化改革疏通国内大循环,最后是以更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这三条完整的解释了双循环的要义。在这个策略里,政信金融的重要性逐渐被放大。

 

何晓宇认为双循环的概念是:“未来中国经济依托我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国内需求作为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在国内市场循环流通;同时,以国内经济循环为基础,运用国际分工和协作,便于国内国际经济互相促进发展。”

 

政府+社会资本必然成为未来实现经济内循环、金融内循环的重要支撑。他表示,实现内循环需要打通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任督二脉”,而“政信金融”就是最有效的路径。政信金融依托政府的公信力,以财政资金为杠杆,带动全社会资本的投入,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政信金融可将社会资本转化为支持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的长期资金。老百姓如果将个人财富放在在国家发展的快速列车上,将获得与经济增长同幅的可期回报。

 

最新出版的《新时代金矿》的总顾问厉以宁先生表示,有政府投资在先,民间资本的投资就放心了,顾虑就减少了;同样的道理,有民间资本在线,政府投资也会感觉到政信金融的模式是得到民间支持的,因此也愿意投入。

 

当前我国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未来30年的发展是在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时期,是我们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政府将会加大投资力度,带动几十万亿级的社会资本投入,形成资本的价值洼地,巨大的社会发展红利将逐步释放,成为新时代财富的金矿。

 

未来30年,政信金融是建立老百姓与国家之间的财富链接,构建内循环的重要方式,政府、企业和个人互相借势成就社会的共赢生态。

 

【编者按】何晓宇,政信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证监会首批成员、资深证券金融专家,著有《财富之争》、《互联网金融逻辑》、《个人理财》、《证券投资学》等多部金融作品,主编《新共赢生态》、《新时代金矿》。

 

作为国际政信金融深化服务专家及基建储蓄投资专家,政信投资集团持续关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布的各方数据,通过精准定位、整合国家级院校资源及顶级智库资源,在政府主导的环境下,将更多的社会资本引入到更多的优质基建项目建设中去,为推动国家GDP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