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早在去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已经表示,“金融风险有所积聚”,要求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作为金融业发展的“风向标”,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在金融风险积聚的背景下召开,紧扣防范金融风险、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等问题,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对于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此大背景下,郑新立提出,政信研究院当前的任务之一是通过研究当前金融领域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探究国际货币流量现象与我国民营企业增速下降内在联系,并提出系统解决方案。

 

原中国银监会尚主席也在关注这一方面的内容。他认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与实体经济唇齿相依、共生共荣。一方面,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其稳定健康发展必须根植于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金融业具有内在的脆弱性和风险的外溢性,发生危机后救助成本高昂,并会拖累实体经济。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金融管理面临新的要求。对此,业内专家指出,金融领域有三大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包括货币供给与杠杆率的问题、金融业快速发展与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问题,以及现代金融发展趋势与有效监管问题。当前我国货币供给和人民币贷款增速都高于名义GDP的增速。2015年年末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已达到160%左右的高水平。但与比较快的货币信贷增速和高杠杆率并存的是,社会层面还在不断发出要求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呼声。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新型金融产品、金融组织和金融业态不断涌现。与金融业快速发展并存的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各地区和行业不同程度的存在。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小微企业、三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依然是金融业发展的短板。

 

业内专家表示,从三大问题导向出发,我国金融业改革的着力点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微观层面要支持和鼓励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提升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宏观层面上,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货币政策体系和金融监管框架,消除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对可能会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应及时纳入宏观审慎管理的框架,妥善加以管控。

 

人民银行周行长认为,中国整个经济的杠杆率比较偏高,特别是企业部门借贷杠杆率占GDP比重过高。他表示,这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中国国民储蓄率高;二是中国资本市场总融资比例较低,民间融资相对薄弱;三是中国总的民间财富积累较少,使民间财富变为股本的机会较少。对此周小川强调,“我们与国际上的朋友一样,对此予以高度重视。”解决高杠杆率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加快发展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股本融资使得更多国民储蓄更大比例进入股本融资,从而降低债务占GDP的比重。

 

政信投资集团有关人士对于郑新立提出的问题表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工作的根本目的与主要任务。”恰如国家领导人所指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实体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政信投资集团作为政信金融领域的领军者,有魄力也有能力携手政信研究院,围绕这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为规避金融风险和帮助政府打造实体经济良好环境提供智力和帮助。